你现在的位置: 学系首页 >> 师资队伍 >> 客座教授
罗跃嘉

个人简介






Ÿ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中科院-入选者(1999),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2014)。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院长(2009-2013)、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2011)、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2002-2005)。先后负责基金委重点项目2(2009, 2015)、科技部973课题、支撑计划、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等重点项目20余项,总经费3200万(近51900万)。目前当选为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SSN)理事及中国分会会长、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APS)会士,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等30余项国内外学术兼职。主办国际会议6次。发表论文400篇,其中SCI/SSCI期刊收录180篇,出版专著6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培养博士后、研究生80余人,其中35人获博士学位,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3人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奖。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认知神经科学和心理生理学基础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以ERPfMRI相结合的最新技术方法,以大脑整合观点研究人脑对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揭示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情绪等高级脑功能机制。创建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模式,阐明了注意与非注意转换的脑机制,提出了注意过滤器可塑性的新观点;研究不同范围提示的视觉空间注意,阐明了视觉搜索的早期调节机制;利用ERPfMRI结合的最新技术手段,揭示语言、想象、顿悟、计数等高级思维的脑内活动过程与神经机制。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建立中国情绪刺激材料系统,利用脑成像手段研究情绪与认知的相互关系,以及冲突、欺骗、决策等社会行为的脑机制。



社会任职



Ÿ Member, Advisory Board, Society for Social Neuroscience

Ÿ Fellow,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Ÿ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

Ÿ 中科院心理所兼职研究员、西南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兼任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成都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际人类脑成像组织、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学会、国际心理生理学会会员

Ÿ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普通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科学技术分会委员

Ÿ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副主编、《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编委

Ÿ 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PsychophysiologyNeuropsychologia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Brain ResearchBiological PsychologyNeuroreportNeuroscience Letter、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心理学报、生理学报、生物物理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心理科学进展、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审稿人


获得奖励






Ÿ 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脑功能疾病的磁共振影像学方法的建立与应用,龚启勇、陈楚侨、罗跃嘉等,2011

Ÿ 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儿童与认知功能的脑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董选、王苏弘、罗跃嘉等,2010

Ÿ 中国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认定,2010

Ÿ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脑机制研究及认知障碍的诊疗评估, 董选、罗跃嘉、王苏弘等, 2009

Ÿ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2009

Ÿ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9

Ÿ 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警卫部队新兵心理问题筛查体系的调查及研究,刘畅、李丁川、罗跃嘉等, 2008

Ÿ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视觉空间注意脑机制的早期调控及其年老化研究,宋为群、罗跃嘉等, 2005

Ÿ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4

Ÿ 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脑认知功能中P300MMN的发生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吴宗耀, 罗跃嘉等, 2003

Ÿ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认知脑电位的神经基础及应用研究,何春阳、吴宗耀,罗跃嘉等, 2002

Ÿ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论文题目:跨感觉通路选择性注意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2001

Ÿ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2009, 200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