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学系首页 >>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英文论文写作经验分享》
时间:2018-06-26

作者:盛秋萍

英语写作其实不是学术界一直以来的传统,曾经希腊语,拉丁语,法语都做过学术界的通用语言,但是最近的这一两百年来,英文逐渐的奠定了在学术语言中的地位。出于和国际上的研究者进行交流的需要,我们要适应这个游戏规则,学会用英文进行写作和沟通,于是便有了今天这场英文论文写作的分享盛宴。

2018年3月26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赵静波教授和王优老师的组织下,心理学系邀请了四位优秀的年轻教师:曾细花、杨雪玲、邹来泉和彭飞为我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英文论文写作的经验分享会。这四位老师都曾在被SCI和SSCI 收录的英文期刊中发表过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此次分享会中他们从如何形成研究观点到如何撰写论文、投稿发表,甚至是与审稿编辑进行互动交流,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令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

大多数学生在开始研究前都会苦恼:如何找到研究点?如何开始讲故事?针对这个问题,曾细花老师给出了颇具有社会心理学风格的答案:在与世界的互动中,研究点就会出来,关键是基于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用心理学的视野把它转化成有趣的研究。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如此吧。研究者需要保持对世界的敏感性,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文献也好,八卦、社会新闻亦可,将故事与大众关心的议题联系起来,整个世界都会是你的研究点。细花老师的话刷新大家对于八卦新闻的认知,第一次觉得八卦不仅可以娱乐生活,还可以是研究的灵感来源。



(图为曾细花老师)


在这一点上邹来泉老师与曾细花老师不谋而合,他用自己的研究经历向大家展示了如何获得有趣的idea,实现趣味性和创新性的结合。此外邹老师还总结了三种创新的途径:将两种距离较远的概念(如社交网络和嗅觉敏感性)放在一起,从科普类文章中找到有趣的点以及迁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甘在单调的科研生活中变得无趣的邹来泉老师。


(图为邹来泉老师)


前面两位老师把重点放在如何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杨雪玲和彭飞老师则是分享了自己在投稿过程中的经验,从如何写出英文论文、调整图表格式,再到选择什么杂志进行投稿,最后到如何回复审稿编辑的意见、根据意见进行修改等等,此中的种种细节他们都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经验,可谓是干货满满!

(图为杨雪玲老师)


(图为彭飞老师)


分享会的最后,赵静波教授对四位老师的分享做了简短的总结,并借用浙大教授周欣悦的研究告诉在座的全体同学: 1)保持活跃的思维,发现和珍惜 “痒点”,将个人独立的思考与团队中的交流切磋结合起来,才能在不断的创新、批判和完善中获得新的发现。2)兴趣很重要,但是兴趣的背后要有思考的火花和行动,这样才会享受和获得幸福感。


(图为赵静波老师)


(图为王优老师)


最后,感谢王优老师的组织和主持,期待接下来有更多的关于心理学研究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