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学系首页 >> 新闻动态
我系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发文揭示应激诱发所致记忆抑制缺损对反刍思维诱发的脑机制
时间:2024-04-28

  近日,我系张瑞彬副教授课题组(认知控制与脑健康实验室)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中国科学院一区,2023年影响因子8.8分)发表题为“Acute stress impairs intentional memory suppression through aberrant prefrontal cortex activation in high trait ruminators”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阐明了急性应激对高特质反刍群体主动记忆抑制能力的负面影响与潜在的神经连接模式,以及这种受损的记忆抑制行为表现如何进一步影响个体的状态反刍。该研究结果可为预防或早期干预高特质反刍个体发展各类应激相关障碍提供启示。

  反刍(Rumination)是一种强迫性持续关注负面事件或情绪的思维模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重度抑郁障碍等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各类急性应激事件很可能会增加个体状态反刍,从而增加压力相关障碍患者的侵入性记忆(闪回)的发生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急性应激损害了主动记忆抑制的认知过程。主动记忆抑制是一种适应性认知机制,能够促进遗忘可能威胁其福祉的记忆,从而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往的研究报告了特质反刍(一种长期反刍的思维倾向)和状态反刍水平与记忆抑制表现之间的负相关,表明高特质反刍群体往往在主动记忆抑制任务中表现更差,这种控制能力的缺失阻碍了对不想要的记忆进行有意的抑制,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个体不受控制地回忆起不想要的记忆的行为倾向,并增加个体的状态反刍水平。更重要的是,急性应激对有意记忆抑制的影响可能受个体心理特征差异的调节。然而,高特质反刍群体作为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高易感人群,急性应激是否会显著影响高特质反刍群体的有意记忆抑制及其神经相关性仍不清楚。

  本研究招募健康大学生并根据反刍反应量表得分划分为高特质和低特质反刍群体,在不同的压力操纵程序下,通过Think/No Think任务范式评估其主动记忆抑制表现,同时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索潜在神经机制。心理生理交互作用分析用于评估一个种子区域和另一个大脑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如何受到主动记忆抑制任务的调节,并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究脑区功能连接模式如何介导个体的主动记忆抑制行为表现与状态反刍水平。结果显示,在应激条件下,HTR的记忆抑制表现比LTR差。fNIRS的结果显示仅在HTR中观察到背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颞上回(STG)的异常脑区激活模式和受任务调节的功能连接模式。同时,主动记忆抑制表现对个体状态反刍水平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受 DLPFC 和 STG 之间的任务调制功能连接的介导(图1)。

图1.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and task-modulat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uring memory suppression.

  本研究支持了急性应激对抑制控制缺损是影响反刍思维诱发的假设,并揭示了这种抑制控制缺损对反刍思维影响的潜在脑机制,为预防和早期干预高特质反刍群体发展各类应激相关精神障碍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借鉴。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我系硕士毕业生龙霁昕,目前为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黄美燕副教授和我系副教授张瑞彬。其他合作作者包括香港大学Tatia M.C. Lee教授等。该项目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STI2030-重大项目2022ZD0214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1139、31900806)、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3A1515011331)、广州市科技计划(2023A04J1964)、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与 “十四五” 期间2022羊城青年学者项目(2022GZQN30)等支持。

  论文信息:Jixin Long, Lanxin Peng, Qian Li, Lijing Niu, Haowei Dai, Jiayuan Zhang, Keyin Chen, Tatia MC Lee, Meiyan Huang, Ruibin Zhang, Acute stress impairs intentional memory suppression through aberrant prefrontal cortex activation in high trait rumina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16/j.ijchp.2024.10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