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学系首页 >> 学术活动
心理学系余萌副教授课题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赴第十届世界ADHD大会(捷克·布拉格)展示研究成果
时间:2025-05-16

202558日至11日,由世界ADHD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ADHD主办的第十届世界ADHD大会(10th World Congress on ADHD在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成功举办。作为ADHD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及参展商参会,创下历届规模之最,展现了全球ADHD研究与实践的最新进展。

盛宴启幕·精彩荟集

本届大会以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选段"克拉拉的梦"芭蕾舞表演拉开序幕,杰里米·皮奎特(Jérémy Piquet)的启发性艺术展同步呈现,为大会奠定学术与艺术兼容的浓厚氛围。大会选址布拉格会议中心举办,不仅为参会学者提供优越的学术交流环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更让与会者在学术研讨之余,一览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风貌。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学术交流与活动精彩纷呈

会议首日(58日)共设置12热点专题论坛,围绕ADHD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展开深度交流与探讨。其中,论坛1由来自英国的专家学者Samuele CorteseJonna Kuntsi主持,深入探讨ADHD药物治疗对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包括长期用药安全性、哌醋甲酯对ADHD儿童和青少年的慢性效应、远程技术监测代谢风险和服药依从性,以及不同药物副作用的系统比较。论坛2《柳叶刀·精神病学》ADHD专题系列汇报(The lancet psychiatry series on ADHD)由来自澳大利亚的David Coghill和巴西的Luis Augusto Rohde主持,系统探讨全球ADHD流行病学特征、治疗长期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诊疗资源公平性及其潜在阻碍,并强调心理教育在疾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为ADHD的科学研究与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循证依据。

1 The lancet psychiatry series on ADHD热点专题论坛

论坛8聚焦多成分认知行为疗法(Multi-component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在ADHD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张劲松主任分享面向中国学龄前儿童的新森林家长教养方案(New Forest Parenting Program, NFPP);随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团队、美国专家学者Margaret Sibley和西班牙学者Carlos López Pinar分别介绍了学龄儿童执行功能训练的多模式干预、以及基于循证医学的青少年和成人ADHD认知行为疗法研究进展,为ADHD的阶梯式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论坛10基于中国/日本/韩国的大样本研究,揭示了环境污染、产前阿片类药物暴露等因素与ADHD发展的关联,为ADHD的环境病因学提供重要证据。

2 Multi-component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热点专题论坛

会议次日(59日)的全体会议(Plenary Session)全面呈现ADHD领域最新的临床与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及前沿进展。会议1聚焦ADHD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来自美国的Stephen Faraone和巴西的Luis Augusto Rohde主持了本场会议,议题涵盖临床医师需要具备的ADHD遗传学认知、成熟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及数字化工具在ADHD评估与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指导。会议2探讨ADHD与创伤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ADHD与受虐待经历的关联性、遗传性创伤预测因素,以及针对童年不良经历的创伤心理治疗方法,为ADHD患者的创伤恢复提供多元干预视角。

3 ADHD and trauma across the lifespan 全体会议

会议第三日(510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余萌副教授团队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彭凯琪(2023级心理学专业)以海报展示(Poster Presentation)的形式汇报了团队在ADHD领域的两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1题为《Cognitive flexibility, empathy and social self-efficacy in children with ADHD and their parents: An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在生活质量与养育负担(Quality of life/Caregiver burden II)专题中展出,研究2题为《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motion regulation intervention on children with ADHD》在非药物干预专题(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III)中展出。两项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ADHD儿童的情绪干预策略和家庭影响因素,展现团队在该领域的探索与深耕。

海报导览期间,彭凯琪同学与各国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研究成果获得专题主席和与会专家的积极关注与认可。此次学术交流不仅展示了课题组在ADHD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也为后续研究开拓了国际视野。团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在ADHD儿童情绪与家庭研究及其临床转化方面的探索。此次学术会议受到南方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的支持。



彭凯琪,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生,导师为余萌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ADHD儿童情绪社会化及其亲子联合干预。在读期间累计发表论文2篇,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1篇。曾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优秀研究生骨干等荣誉称号。


课题组导师介绍:余萌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层次计划引进人才,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博士;主持并参与国自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广东省社科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近十余年持续关注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心理病理机制及干预研究。目前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4篇,其中SSCI一作/通讯(含共同)20


心理学系全体师生持续发挥学校平台优势及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积极掌握本学科学术进展、动向和发展前沿。此次选派学硕研究生赴欧参与国际学术对话,既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实战锤炼,更是我系"走出去"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我系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助力更多青年学者开拓国际化视野


供稿:彭凯琪

审核:余萌